发布时间:2025-10-17 11:30:07    次浏览
小楼外墙斑驳破旧本版摄影现代快报记者邱稚真 走进楼内,潮气扑面而来房屋周围的环境很乱人和街6号,一处位于鼓楼区山西路附近的民宅小院,随着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开展,慢慢展现在大家眼前。有市民对院内青砖黑瓦的两层小楼颇为惊奇:“这里还藏着民国时期的建筑!”这处建筑已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名单,但由于疏于保护,小楼破败不堪。原房主的后代和房管部门均表示无力修缮。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意外发现道路拓宽后民国小楼显露出来人和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前,6号小院被一排门面房挡住。前段时间,门面房被拆除,院里的那幢灰色建筑才显露出来。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走进这处小院,小楼外墙斑驳破旧,四周扯满各种电线。因为年久失修,有些窗棂、遮雨棚,都损毁变形。楼内漆黑一片,带着霉味的潮气扑面而来,房间里墙皮脱落。但从厚重的青砖、木质的楼梯和二楼上的大露台,还是能看出这幢小楼曾经的风采。从1968年就开始租住在这里的祁先生说,当年小楼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如今房子越来越破,他只得一遍遍向房管部门报修。祁先生告诉记者,小楼的产权人有两方,一方是原房主的后代,还有一方是南京鼓楼区房产经营公司五台山房管所。承租户按照每月数十元的价格,向后者缴纳租金。老人讲述当总会计师的祖父1933年建了这楼有租住在楼里的居民表示,这楼的年岁可不小了,是1933年由一家姓高的有钱人修建的。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原房主的一位后代高湧涛,这位76岁的老人还居住在这幢祖辈留下的房子里。他说,建这房子的是自己的祖父高通甫。“我祖父是安徽人,在枣庄煤矿公司设在南京的分公司里任总会计师。”“当时进门的地方有汽车房,院子里有花园,房子后面还有一幢稍小点的房子,里面有锅炉,有供暖设备……”说起老房子的往事,老先生满是美好的回忆。“他对这座房子有感情,但又没有能力修缮。”高湧涛的老伴说。记者查询发现,在《鼓楼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名单》中,人和街6号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但高湧涛表示,之前并未听说过这个消息。保护困境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产权方却无力修缮既然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单,而高家人明确表示自己无力修缮,那么人和街6号的另一产权方南京鼓楼区房产经营公司五台山房管所,是否有对其进行修缮、保护的计划?五台山房管所相关工作人员称,他们对房子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租养房,可按照每平方米两块多钱的租金标准收上来的房租,并不足以用于老房子的修缮。对于人和街6号遭遇的保护困境,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士介绍,有一部分老房子确实存在这种状况。尽管规定是“谁使用谁修缮”,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基于此,规划、文物等部门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拿出一些专项资金,把房子置换出来,然后由政府出资修缮。“这项工作计划已逐步开展,颐和路一些民国建筑的修缮就是不错的范例。”学者建议尽快挂牌保护想办法筹钱维修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工作的南京大学学者姚远表示,按照相关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后,应在公布之日起3个月内挂牌保护。当地政府应负责本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但记者在现场未见到相关标志说明。民国建筑产权关系不清晰,是保护工作经常面临的难题。不过,姚远提出,是不是只有通过产权置换,把住在房子里的人们迁出,把房子变成国有的,才能对老房子进行修缮保护?“面对文物保护的新形势,可以探索恢复原主人产权的新思路,通过明晰产权激发居民修缮文物的信心。如果资金困难,他们可以通过向外出租房屋,或者申请国家的补助来筹钱。”同时,姚远还提出,相比起复建那些仿古建筑,这些老房子更需要“雪中送炭”式的维修、保护。